会理龙肘山景区。李鹏 摄
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
“五一”假期,位于会理市城北街道办事处铁厂村的会理会议纪念地景区游人如织。人们在纪念碑前了解红色历史,感受浓郁的红色文化,在仙人湖上观水天一色,赏落日余晖。
【资料图】
5月3日,四川在线记者从会理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,据不完全统计,“五一”假期会理市各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24.86万人次。
当前,会理正积极推进天府旅游名县建设。4月中旬,会理市政府已向文化和旅游厅进行了报告,申请对该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进行考核验收。
在验收之际迎来“五一”假期客流高峰考验,会理的这场“模拟考”成绩如何?
布局稳
旅游场景不断丰富
会理位于四川省最南端,素有“川滇锁钥”之称,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,至今已有2134年历史,古称会无、会川,后以“川原并会,政平颂理”定名为会理。
近年来,会理市全力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,整合全市旅游资源,着力打造“一核两片三带八点”文旅产业区,努力形成“1+1+4+20+N”的文旅产业布局。
如今,会理已经建成会理古城、会理会议纪念地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,以及绿陶文化产业园、张姑娘桥等9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,同时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特色旅游廊道1条7公里,旅游绿道1条4.1公里,在景区、景点之间构建互联互通网络。
此外,会理还不断丰富旅游场景,拓展旅游消费形态,创建了国家5星级乡村酒店1家,4星级乡村酒店1家,4星级乡村农家乐6家,3星级乡村农家乐9家,并建成自驾车营地1个、旅游驿站1个、旅游集散中心1个、旅游综合服务中心10个、旅游咨询服务点20余个。2021年7月,会理市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,2022年又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会理铁厂红景区。李鹏 摄
不断完善的各项旅游服务设施,不断加强的旅游服务功能区域建设,为会理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提供了有力支持,也在这个“五一”支撑起会理旅游的火爆局面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市各景区景点旅游总收入达21175.6万元。
据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,未来会理还将加大多元文化的保护、传承和开发利用力度,争取打造更多会理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。“特别是要用好丰富的物产,如石榴、核桃、茭白、橄榄油等农特产品,以及野生菌、松子等土特产品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会理将推出相应举措,鼓励文化旅游企业单位、院校、社团组织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研发、设计、生产和销售。
机制顺
旅游管理不断完善
会理旅游的热度,早在“五一”假期前就已经开始上升。4月21日,会理市新安傣族乡泼水节热闹开幕,4万余游客在这里感受大美傣族群众的热情,品尝傣家特色美食,体验独具特色的川滇傣家风情。
4月21日,会理市新安傣族乡泼水节热闹开幕。黄明新 摄
创建天府旅游名县,会理着眼的不光是“旅游”本身。“创建不仅仅是为了荣誉,更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纵深发展的创新实践。”会理市委相关负责人曾这样诠释。
因此,在创建之初,会理就成立了以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,统筹开展全市创建工作,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绩效年度考核体系,设立不少于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,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,在产业发展政策、人才、资金保障等方面优先给予保障。
同时,会理编制完成多项重点旅游发展规划,理顺顶层设计,推动会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建研学示范基地、龙肘山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、皎平渡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,还积极开展“旅游市场专项治理行动"优化营商环境”等活动。
通过常态化的检查和日常工作,会理连续几年无旅游乱象、无重大旅游安全责任事故、无重大游客投诉和侵害游客权益事件发生,旅游秩序和旅游环境持续向好。
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和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,会理正着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。预计到2025年,会理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双升双增,年旅游接待达到千万人次以上、年旅游总收入实现百亿元以上。
标签: